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坚持健康生长,做有生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,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,致力于培养以天下为己任,具有健全、独立人格和创造人格的学生,认真制定体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的特色的学校课程。接下来就具体看看该校的课程体系内容有哪些吧!
南京树人国际学校课程体系
一、主课
语文:初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现代语文的基础知识,学一点文言文,扩大识字量和常用词汇,较熟练地使用常用字典、词典等工具书。通过听、说、读、写的基本训练,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,进一步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,受到较深刻的政治教育、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。
数学:初中阶段使学生掌握代数、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学一点统计初步知识、直观空间图形知识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,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外语:初中阶段开设英语,分两级水平:一级水平学习两年,掌握适量的基础知识,通过初步的言语训练,能进行简单的听、说、读、写活动;二级水平是在一级水平的基础上,继续学习一年或二年,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,经过进一步的言语训练,具有初步的听、说、读、写能力,为继续学习外语打好基础。
物理:使学生在观察、实验的基础上,学习力学、热学、电学、光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,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,初步掌握一些力学、电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、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,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。
化学:使学生在观察、实验的基础上,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和几种最常见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,初步了解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、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,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。
政治: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社会事务和现象,初步了解家乡的、祖国的、世界的历史、地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常识,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,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。
历史: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(包括乡土历史)、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,着重学习中国近、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,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、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,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地理 :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球、地图的初步知识,掌握世界地理、中国地理(包括乡土地理)的基础知识,初步具有阅读和运用地图、地理图表的技能,初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,认识我国地理方面的基本国情,懂得有关人口、资源、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,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。
生物 :使学生在观察、实验的基础上,初步掌握关于植物、细菌、真菌、病毒和动物的形态结构、生理和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,初步学习一些生物遗传、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,初步懂得人体形态结构、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、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,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。
音乐: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我国民族优秀音乐作品,了解一些外国优秀音乐作品,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。增强对音乐的兴趣、爱好,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、表现和鉴赏能力,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。
体育:初中阶段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,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。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,促进身体正常发育,增强体质,进一步加强纪律观念,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、竞争的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。
美术:初中阶段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的、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,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形象思维能力、美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,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,增强爱国主义精神。
二、活动课
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、能健全心智、培养兴趣、发挥特长、拓宽视野、陶冶情操、锻炼体魄的选修课、活动课等。
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简介
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,是南京市鼓楼区属公办初中学校,学校地址为南京市鼓楼区树人路1号,邮政编码为210011。学校前身为南京树人国际学校,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于2001年独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初中。2012年,根据南师附中与原下关区政府的联合办学协议,学校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,办学性质也由民办改为公办。2013年,学校搬迁至滨江新校区。
学校秉承百年附中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底蕴,以“嚼得菜根,做得大事”为校训,坚持“健康生长”的教育理念,做有生命力的教育。以“诚朴”为校风,培养以天下为己任、具有健全人格、独立人格和创造人格的人,努力创设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获得幸福感的家园。
南京树人国际学校通过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,使得学生在知识、品质、能力、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、全面、可持续的发展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国际学校初中阶段的教学大多采用双语学习机制,将国内教育机制与海外优秀文化特色紧密结合,不断创新,打造全新的学习模式。
展开全文 ∨